BloggerAds
《轉錄》專訪林懷民:年輕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
或許 你也會想要與自己對話 放逐,
不在害怕 給自己一個機會 磨練.....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天下雜誌第330期 記者楊瑪利、蔣士棋
問:去年推動的「流浪者計劃」,是不是想了很久?
答:很久。去年我領獎(行政院文化獎)時,我說很不好意思,我要謝謝評審,因為我很需要這筆錢(六十萬)時,觀眾們就愣了一下。
在這之前我會私下幫一點很少的錢給年輕朋友,因為我覺得我的成長裡面,有很多人幫我忙。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有人一直鼓勵我、支持我,等大一點到美國讀書有獎學金,要跳舞有人就給我一張支票。
講到流浪吧!第一次自助旅行是一九七二年從美國要回台灣的時候,背著包包去歐洲,那是人生很重要的經驗,看到希臘神殿、Granada(西班牙南部城市,歐洲的回教文明古都)的回教神廟。從荷蘭、法國、葡萄牙、西班牙、義大利、瑞士、希臘這樣一路走下來,當時都沒有感覺。
可是年輕的時候去過的地方,會帶給你的影響,是你一輩子的養分,因為你去過,所以你的好奇度會不斷增加,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,每個地方都會累積東西。
問:你覺得你以前的經驗,跟你推動計劃之間有什麼關係?
答:我覺得年輕的時候打開視野是非常重要的。今天的台灣讓年輕人去看世界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台灣今天是個內視的國家;台灣當然可以獲得所有的資訊,但如果是一個被動的閱聽人,幾乎走不到世界任何地方;我們報紙的國際新聞只有一版,真的是太少了。
單獨旅行才能產生對話
問:而且你強調要「貧窮旅行」?
答:事實上就是自助旅行。我覺得打開眼界是件重要的事,跟自己對話也是非常重要的事。我們規定一定要單獨,不可以參加團,也不可以有同伴。你看我們回家就 上網、看電視很忙碌,可是旅行中間一個人,第一個好處是可以跟自己對話。第二個,才能跟別人對話。因為一個人就必須跟別人對話。
例如第一次到印度去的話,你要買張車票,在大城市裡譬如說瓦納拉西、加爾各答,你從進火車站到買到一張車票,可能要一個多小時,因為這裡面 information(資訊)很不清楚,然後你必須排隊,然後排到還排錯了。你必須跟每一個人講話,在排隊的過程中、在等車中間,有機會看到很多人的 臉,這是兩個人的時候看不到的。因為你無聊,所以你看到這些。
我覺得跟自己對話,今天變得很珍貴,因為我們常常跟機器來來往往,工作都很忙。安靜下來後非常好。同時我們規定要六十天,因為一開始去的時候有興奮期、疲 倦期。每個人的時間不一樣,但是都有這樣的時間,所以要有六十天,才能從疲倦期、消沉期再重新走回來。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的選擇。
問:六十天後,回到台灣有什麼狀況?
學習克服自己的害怕
答:我不知道,你要去問他們。可是一個人老實講有六十天的獨處,是不容易的。可是那個東西是重要的,像我們年輕朋友去了,他們說哭哭哭,然後告訴自己不許再哭了。在我們生活裡面找一個地方哭都很難,年輕人在家裡,還會怕媽媽聽到你在哭,這個事情都不太好的。
我很喜歡去西藏的這個謝旺霖,他說了一句話,他說去西藏有一個的重要原因,是克服自己的害怕。我很喜歡這句話。他說在我們的社會裡,他怕兩件事情:孤獨與貧窮,回來以後不怕了。
問:因為他在那裡都碰到了?
答:(搖頭)因為比這可怕的,他都碰到了。他真的是騎腳踏車騎了兩個月,而且是在五千公尺的高山上;最可怕的是整個車子掉下去了,人也差點完蛋了。
問:所以你是覺得年輕時的歷練,對後來的創作很重要?
答:非常重要,但不是創作。生命是重要的,生活是重要的,生命中的進退是重要的。經歷愈多的話,視野愈大,某些事情變得不太那麼重要。
問:你希望這個計劃可以達到什麼效果?
答:我已經不想這種事。我就覺得只要這個東西能夠維繫,總是有人出去。那天的發表(presentation)有人做得好,有人不好;有人問我,你覺得怎 麼樣,我就說重點不是presentation,我們要看十年後,這些人變成什麼。這個東西不是今天,今天他們的人生只是在種種子,對我們來講只是在社會 裡面灑一些種子。
問:那你期望他們十年後……
答:我沒有期望,我真的沒有期望,該發生就會發生。
有一個去學西塔琴的,他回來講了一句話︱︱那個人最不會講這種話,因為那個人是唯一的非知識份子,所以他最真誠、障礙最少、沒有修飾。他的老師跟他說:只要心裡純淨就會快樂。
對知識份子來講,掉個書袋很容易,好像書籤上抄下來的。可是對這個年輕人來講,他講出這句話來,他有一個歷練在接受這句話,他相信、珍惜這句話。他自己說 兩個月只換過三次衣服,用兩個禮拜才把西塔琴的坐姿學會。手指都破了。我看到這個東西很感動,年輕人找到喜歡的事情,願意付出,願意拚。
問:旅行中,為什麼有沒有碰到人那麼重要?
答:因為了解人,才能透過人,了解這個國家的某個層面,否則坐在家裡看書就好了。這個東西是最打動人的。像去印度那個,他說看到狗在吃死人,手臂都吃掉 了。那個地方事實上是死人很多的城市,瓦納拉西;每個人都希望在那裡死,因為那是聖地,在那裡死了以後,可以免了輪迴;所以所有人都要去朝聖,以及生活有 問題的人都過去等死,確定死在這裡。
問:你覺得去過當地,就會感同身受?
答:是的。我這個人不是那種偉大的知識分子,我總是由人生經驗的某些東西引發對下面的好奇。我是這樣的人。所以我的學費都很昂貴,不是買本書、上網就可以解決;我一定要看到,我不大信邪的。
看到、經驗到的,才是真實的,我的閱讀永遠只是參考資料而已。我永遠是眼睛看到、肉體感覺到那些東西,是非常真實的。而且我一路去旅行從來不帶照相機。
問: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子嗎?
答:我小時候帶過一次,從此不再帶。因為有了照相機之後你看不到東西,然後你永遠在煩,你怕丟掉呀,怕鏡頭找不到呀,又沒有底片呀,哪裡的底片便宜呀……,最後拍了一大堆照片,可是都沒有情感的。
問:那有寫日記、筆記嗎?
答:沒有。有些東西自己會出來,那是最重要的。去感覺,可是這是每個人不一樣的,對我來說,弄機器都是很大的負擔。
問:那麼要怎麼感覺?很多人的感覺都失去了?
答:每個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。我也不能反網站、反電視。那些人的感覺是我沒有辦法感覺到的。我讀書讀得很快樂,可是別人讀不來,我也不會覺得我比較好。每個人是不一樣的。
問:你希望社會應該怎麼看這件事情(流浪者計劃)?
讓社會有特立獨行的本錢
答:我覺得給年輕人機會很重要。我們講一個很現實的東西:我在德國碰到一個大陸留學生,在念博士的;我隨便問他德國有多少中國學生?你猜猜看有多少?六萬。已經很多了!你可以想像美國是幾萬嗎?說不定是六十萬。
第一個,現在台灣拿國外grant(獎學金)出去的,門都沒有。像中國大陸跟其他亞洲國家,他們仍然拿得到西方國家的grant;他們政府也拿很大的grant,送人出去參加seminar(研討會)什麼的。剛好我們統統停擺。
我當然比較關心藝文界,因為這一塊現在比較辛苦,人出來也比較少,而且很快被商業吸收。
可是你不能怪他們。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呀。那你只能去做一點小小的balance(平衡);愈早得到這個balance愈好。
像他們說回來就不怕,我覺得是很大的財富。我們做很多事情是因為沒有安全感,很多人說不喜歡工作,可是我必須做這份工作,因為我要一二三四五六七。那為什麼沒有這些一二三四五六七不行?因為沒有安全感。
特別是到了印度這種地方,人需要的真的很少。你可以想說,我可以在西藏這樣過日子,我也曾經在印度這樣過日子,為什麼現在過不下去呢?像這些價值觀都可以跟自己討論。
我很希望這些拿過grant出去再回來的人,讓將來的社會,比較有特立獨行的本錢。如果有什麼期待的話,可能就是這個。(蔣士棋整理)